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焦点 >  >  详情
纪录片《航拍中国》解说词文本26 第四季 第三集 青海
2023-02-21 18:51:23    来源:哔哩哔哩

【飞上高原,一睹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和壮美。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第四季  第三集  青海

青海省,地处青藏高原北部,南部三江源,长江、黄河和澜沧江在这里诞生,西部是干旱的柴达木盆地,东部连接着黄土高原。

青海的旅程从一片大湖开始。沿着一条小河,看见大湖的前世今生;溯河而上,追随一群励志小鱼的冒险之旅;最后,去草原追忆那遥远的地方。

/卫星视角 青海湖/

这条裂缝只有两米宽,却打算撕开超过4000平方公里的辽阔冰层。青海湖一年有3个多月处在这样的冰封状态,只要这条裂缝出现,就预示着它将重回人们熟悉的样子。

/青海湖/

青海省,以湖为名。曾经的青海湖会沿着这条河道向东流入黄河,13万年前,湖东的山脉开始隆起,最终挡住了河流去路。

/海南藏族自治州 共和县-倒淌河/

不得已,河流倒淌,重回青海湖。从此,青海湖只有流入,不再流出,这座淡水湖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。

湖中鱼类大多被淘汰,只有一种鱼顽强地适应了下来。青海湖湟鱼原本是一种黄河鲤鱼,在上万年的进化中褪去鳞片,让体内的盐和碱不受阻挡地排出体外。

/布哈河/

虽然生活在盐水中,但它们仍有淡水鱼的习性,所以产卵还需回到河流的上游,它们的出生地。

又是一场淘汰之旅,只有体重超过150克的湟鱼才敢逆流而上。青海湖地处高原,要长到这个重量,最短需要四年。只是夏季河水涨落快,激流变浅滩,有时只是一瞬间。

当地人看见河床落差太大,为了让湟鱼顺利通过,将高台延伸成一起一级台阶。但一群机智的棕头鸥也发现了这里,夏季是它们最佳的觅食期。

湟鱼必须出其不意,稍有迟疑,就会成为棕头鸥过冬的能量。只有最优秀的湟鱼,才能完成这场生命的延续。

/青海湖鸬鹚岛/

每年,青海湖辽阔的水域都会吸引来一群飞翔的客人,它们有些甚至刚刚翻越喜马拉雅山。

鸬鹚父母可不好当,有的孩子还是一颗蛋,有的已快和自己一样高,叽叽喳喳的小鸟个个都是大胃王。不过不用着急,这里食物充足,一个一个来,都能吃饱。

不要误会,张开双臂的鸬鹚并不是想讨一个拥抱。它们的黑色外衣其实是套潜水服,能在水中更快穿梭,但就是得花点时间,把衣服晾干。

每年,来青海湖度假的水鸟至少有30万只,这得益于附近人们的保护。这条被淹没的公路曾经通往鸟岛景区,为了不打扰候鸟繁衍,人们将景区关闭。后来,人类活动的痕迹逐渐被自然取代。人们以自己的离开,表达着对这些生灵的尊重。

/海北藏族自治州 海晏县-原子城/

青海湖畔,土地辽阔。1958年,北岸迎来了大批定居者,他们的任务是研制原子弹。人们将一些车间建成掩体,表面再铺上草皮,这样就能骗过当时最先进的间谍卫星。

妻子给丈夫写信,需要由北京的地址转寄;丈夫收到北京的来信,却不知自己与妻子仅仅一墙之隔。无数人隐姓埋名的努力,换来了1964年的一声巨响。

“公元1964年10月16日15时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。”

他们当中有一些响亮的名字,还有上万名普通人,在自己正青春的年纪,奔向这荒无人烟的青海湖畔。再回故乡时,大多已两鬓斑白。那番宏伟的事业,成就于无数平凡人的聚合。

接下来的旅程,我们将看到一条大江的诞生;沿江而下,看山谷中一座城市的新生;最后,共赴高原人的欢乐节日。

/各拉丹冬/

至少从2000多年前开始,中国人就一直在寻找长江的源头,直到1978年1月13日,长江水利委员会才最终确定,长江发源于眼前的这座雪山——各拉丹冬。

/姜根迪如冰川/

面对一条大江,中国人一直知道它东流入海,也一直想看见它最初的样子。

各拉丹冬西南有一处山谷,海拔降低,气温变化使平整的冰川也泛出奔涌的纹理。海拔再降低,没法继续坚持的冰川在尽头处让出点点水光,这也许就是长江第一滴水的模样。

亿万年来,这些冰雪融水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在高原上蜿蜒、相遇、再相遇。最终,一条大江就此诞生,开始了它的万里征程。

/三江源国家公园/

每年5月至9月,南亚季风会为唐古拉山北麓的这片区域带来丰沛降水。这些降水一些去往长江,一些去往澜沧江。

湿润的高原暗藏生机。刚刚下过雪的草地上,一只猫科动物出现在我们眼前。这只雪豹可能是刚刚吃了一顿大餐,正在阳光下舒展它懒洋洋的身体。

雪豹,高原上远离人类的神秘物种。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人们很难见到这种位居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。但2022年,这个区域最新监测到的雪豹数量是101只,说明这里的生态系统非常稳定。这样的改变,得益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。

/三江源国家公园/

对人类来说,这里危险而陌生。但对野生动物来讲,在这片约19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,它们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样,自由生存、物竞天择。

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也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。为了这座中华水塔的纯净,为了保护三江源,人们以自己的遥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永续的绿水青山。

山谷中的这条裂缝有30厘米宽,长度超过700米,是地震撕裂了这片大地,也震碎了头顶的山峰。青海处在喜马拉雅、地中海地震带上,地震频发,但青海地域辽阔,地震大多没有影响到人们的生活。

/玉树市 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/

2010年4月14日清晨,一场7.1级的地震突然降临在玉树市区。玉树人祖祖辈辈的寻常生活被打破,每天路过的建筑大多成了眼前的样子。

玉树海拔高、氧气稀薄,每年有效施工期不到半年,即便如此,重建家园的渴望还是激发出人们的斗志。人们一边进行着地震救援,一边陆续展开重建工作。

/玉树市第一民族中学/

/玉树八一医院/

/玉树市/

震后第53天,第一民族中学主体结构封顶;次年,孩子们就回到了校园。震后118天,一座现代化医院拔地而起,比之前的规模还要大。三年内,39149户玉树百姓全部住进了新的家园。

完成这场奇迹的人,很多并不来自高原。他们悄悄负重前行,等到城市有了新貌,他们又悄悄离去。一个高原的奇迹,就这样串联起万里江河的同胞之情。

/玉树藏族自治州 玉树赛马会/

“好的观众们,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玉树赛马会的比赛现场,可以看到看台上已经坐满了观众,大家热情十分高涨,这是一年一度的盛会。”

“好的,比赛猝不及防地开始了,首先进行的是男子400米的牦牛骑行赛。牦牛随机性非常强啊,像这位白衣选手显然是没有摸准牛的脾气,被皮马甲选手轻易反超。”

“好的,最后一个弯道,赛段的争夺非常激烈啊。我们看到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。好的,三位选手几乎是同时冲过了终点线。”

高原运动会,只需将平日里的生产劳动带上赛场即可。所以,举重比赛根本不会举杠铃,平时干活的沙包装到两百公斤,谁举得动,

谁就是大力士。对于走马,速度重要,帅更重要。选手们很关心比赛前会不会下雨,因为一身泥点子可就不帅了。

欢乐,是高原性格的自带属性。不远处,长江流出青海,离开高原,带着欢乐,带上祝福,向东奔流。

可可西里,无人区,这里的野牦牛很强壮;藏羚羊刚刚生下小羊就要迁徙,在途中,它们要时刻提防着荒原狼。

/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/

可可西里有很多种颜色,蓝色的是湖泊。这片无人区是我国湖泊最密集的地方,但它们大部分是盐分很高的咸水湖,无法饮用。

红色的大地是可可西里形成时期沉积的铁元素。这样的土壤很贫瘠,只有到了夏季才会长出稀疏的绿色。对于人类,这片无人区难以生存,但其他生命却有着自己的生存之路。

从高空看野牦牛,会感觉它很小,但实际上,它的肩比一个成年男子还要高,并且力大无穷,可以轻松撞翻一辆吉普车。硕大的体格让它们在高原上几乎没有天敌,但沉重的身体就成为生存的负担。

高原提供给它们的食物只有不到15厘米高的草,野牦牛想要吃饱,就必须不断移动,吃完一口,前进一步,去吃下一口。走得不够远,肯定吃不饱。

为适应高原低氧,野牦牛的气管长得很粗大,这样每次吸上一大口气就足以供应身体的需要。在这片高原上生活,适应它是最重要的功课。

每年夏天,雌性藏羚羊会赶往卓乃湖等几个固定产羔地。产下幼崽后,立刻返回数百公里外的冬季草场。荒原的捕食者很熟悉这条迁徙路线,小羊唾手可得。

要想存活,小羊必须在出生10分钟之内学会站立,半个小时内学会奔跑,然后一步不落,跟着妈妈长途跋涉。

狼是藏羚羊最主要的捕食者之一。但这头狼已被发现,劣势不可避免。藏羚羊在长年的进化中拥有了更大更强健的心脏,这让它们能以80公里的时速连续奔跑超过一个小时。

这头狼已经没有机会了,它也不知道能不能撑到下一次捕猎。这片高原,对所有动物都一视同仁。

棕熊知道自己的速度差得更远,于是它会取巧地选择小猎物,要么跳进河里去捉鱼,要么沿着草地寻找鼠兔的巢穴。虽然每一次捕食看起来都不费力,但要吃饱,必须不断捕食。

面对可可西里这张高难度试卷,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的解题方式。

柴达木盆地,在雅丹丛林中发现风的痕迹,在多彩的湖水中追溯盐的历史,在一座小镇看见石油工人曾经的生活。

/茫崖市 花土沟镇-艾肯泉/

翻滚、上涌,艾肯泉不甘藏身地下,冲出地面,睁开“恶魔之眼”。

8亿年前,包括柴达木盆地所在的北半球,还是一片深不可测的汪洋。又过了亿万年,大地不断隆起,柴达木盆地被抬升了2000多米。

“恶魔之眼”,长在海来过的地方。它的瞳孔很浑浊,是因为泉水携带出地底大量的铁离子与硫元素。水分蒸干后,“眼白”就变成了锈红。

100多年前,人类第一次记录下艾肯泉,但相比沧海变桑田动辄亿万年,这百年时间简直短到可以忽略不计。

/茫崖市 冷湖镇 俄博梁雅丹/

之后,风闯进这片无人之境,留下它的痕迹。最初,风会寻找低洼区域,奋力撞出一条通道。时间久了,风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。

风继续吹,游客来到此处,从这看似荒芜的大地上发现了生机盎然。比如,这尊狮子就是风的杰作,还有这张人脸,甚至这一大片城堡。

人们发现,风甚至在一些巨型作品上设计出了流线型,于是这片大地就有了鲸鱼。朝着风来的方向,鲸鱼的头圆润、陡峭,尾巴长在背风坡,流畅、平缓。

可是,不肯停下的风还在吹。所以,在未来的日子里,这些鲸鱼会慢慢变小,直到变成一片新的平原。

/茫崖市 冷湖镇 冷湖火星营地/

这里从不拒绝任何想象。在这些雅丹当中,有一处地貌很像火星。一些人就搬来设施,模拟出一处火星营地。制造出相似的效果,有时仅需两把铁锹。如果不想那么玩,也可以面对着同一个太阳,拍摄属于自己的火星大片。

/察尔汗盐湖/

/西台吉乃尔盐湖/

柴达木盆地,曾经的大海悄悄退去,但直到今天,海的痕迹还在。比如,这些“白沙滩”、“海岸线”,但它们不是沙,而是盐。那没有离开的海,就是今天的盐湖。

/乌兰县 茶卡镇-茶卡盐湖/

水里的盐度高,便不易起波澜。所以,在这里常有两个天空,一个在天上,一个藏在大地的镜子中。于是,在这里行船,一不小心就会闯进云里。

/大柴旦行政区 翡翠湖/

在从前,茶卡的盐就顺着这条窄窄的铁轨运出盐湖,两侧全是弯腰采盐的人。后来,采盐矿坑变成翡翠的样子,甚至能区分出各种色号的绿。

寸轨小火车在上个世纪末光荣退休,一辆新的小火车接手入职,载着游客去往盐湖深处。

他们在海的遗留中,想象最初的那片海,想象不管来过多少人,面对这片大地,都要先摸清它的脾气,一边敬畏,一边收获。

/茫崖市 冷湖镇-冷湖石油工业遗址/

柴达木盆地的戈壁上本不适宜人类居住,但这里却保留下一些人生活过的痕迹。

新中国成立后,石油严重缺乏。1955年,地质队员来到这里,他们相信,这个沉积物积累达3000万年的盆地中一定有石油。一年后,五湖四海的年轻人相聚在这里。于是,中国地图上出现了冷湖二字。

他们或许在这个银行给远方的父母汇去一笔笔工资,在这座电影院里约会,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学会加减乘除。天南地北的人,在这座荒凉的小城里,成为了邻居、同事和亲人。

当时中国有四大油田,冷湖就是其中之一。这批采油者离开后,他们过去生活的所有痕迹就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。

“再见。”

/德令哈市 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/

柴达木盆地东北,这里的每一面镜子都是太阳的“粉丝”。它们会在一天不同的时间里,以精准的角度追逐太阳,然后又整齐地将太阳的能量投给中心的高塔。

德令哈,每年平均日照3200小时,27135面定日镜使塔尖附近温度最高可达700摄氏度。这些热量会在塔底被转化为电能,可供8万户家庭使用。

以“绿”为进的青海正努力成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,柴达木热烈的阳光也可能驱动你的生活。

一条天路跨过河谷,越过雄伟的昆仑山,在冻土地带用桥坐路,最后驶往唐古拉山,直抵世界铁路海拔最高点。

/昆仑山/

乌云的下方正在经历高原暴雨,藏在乌云背后的就是昆仑山。

1984年,一群铁路工作者花了26年,完成了814公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,但昆仑山却像一堵高墙,拦住了人们的去路。而它身后的这片高原,更是有着人类铁路修建史上从未遇到的各种困难。

但是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2001年开工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1142公里,比一期工程长出40%,人们却只花了不到5年时间。

/昆仑山/

平均海拔近6000米的昆仑山巍峨雄壮,最窄处都有130公里,直接跨越几乎不可能。但再大再高的山,也会有河流相伴而行,地势平缓的河谷就是青藏铁路穿过昆仑山的通道。

/三叉河特大桥/

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。建设这些桥墩的时候,在内部会从上到下燃起4个火炉,因为灌注桥墩的混凝土直到凝固前都必须保持在15摄氏度以上,但这里冬季的气温却大多低于零下35摄氏度。施工人员足足烧了3000多吨煤块儿,才把这座大桥搞得热热乎乎。

在高原上,这项工程尤其困难。海拔3600米,施工人员要面对高寒、低压、缺氧、暴雪、强紫外线辐射,甚至地震。800名铁路施工人员用了20个月,才架起这座青藏线第一高桥。

越过昆仑山,铁路就铺在了冻土上。冻土是含有冰的岩石和土壤,冰化成水体积要缩小,水结成冰体积会膨胀,所以冻土的“发胖”和“变瘦”都很致命。当各种情况的冻土汇聚在一起时,什么时候“发胖”,什么时候“变瘦”,甚至什么时候变形,都难以预测。

/清水河特大桥/

清水河特大桥11.7公里,约8米左右一个桥墩,要经过1367个墩台,这座桥才会结束。这就是科研工作者解决复杂冻土地带的方案——以桥代路。

/风火山/

风火山这个名字,源自红褐色的山体,像被烈火焚烧了无数次。其实这里非常冷,每年有8个月的寒季,但对青藏铁路的修建者来说,冷可能是一件好事儿,他们最担心的是热。

/风火山隧道/

这片冻土区至少存在了上万年,有些地方一半是土一半是冰。冻土一旦融化,会导致隧道开裂。在这种情况下修建隧道,全世界都没有经验可借鉴,难度巨大。但即便如此,风火山隧道却提前了8个月竣工。

他们的成功绝非一蹴而就。早在1961年,中国铁路科研人员就驻守在这极寒之地,用40年连续测取了1200万组数据,解决了如何给隧道隔热、如何给路基降温各种世界性难题。

如今,火车能够稳稳驶过这片冻土,因为铁轨下是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用付出与坚守打下的坚实地基。

/唐古拉山/

就这样,一座桥梁又一座桥梁,一条隧道又一条隧道,人们终于把铁路铺到了世界铁路海拔的最高点——唐古拉山口。翻过它,就是西藏。

最后的旅程,我们将去往星宿海,看见黄河最初的样子;再跟随它的脚步,遇见古冰川;最后,告别青海,一路东流。

/巴彦喀拉山/

巴彦喀拉山,五岳没有它,佛道名山也没有它,高度也排不进中国高山前十名,但丝毫不妨碍它的伟大。

从空中飞过它的北麓,星星点点的湖泊,就像银河落在大地上。它们有成百上千个,从几平方米到几百平方米,面积都不算大,但聚在一起,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星宿海。

/星宿海/

蜿蜒摆动的河流,会把这些星星点点一个个揽进怀中,不断相遇,不断出发。曾经的星星点点,终于变作两面大湖——扎陵湖与鄂陵湖。

/扎陵湖/ /鄂陵湖/

积水成渊后,它们在此酝酿出更大的力量。以共同的名义再出发时,就有了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——黄河。

/果洛藏族自治州 久治县-年保玉则/

黄河绕着巴彦喀拉山脚一路蜿蜒,到达主峰年保玉则时,古冰川从5369米的天空一路俯冲。

在漫长的时光里面,冰川所到之处,山谷被碎屑打磨,岩石被它的躯体带走。看见大地被自己折腾得坑坑洼洼,它就用冰雪融水填入其中,于是这些山谷中就有了一个个湖泊。

巴彦喀拉山将一些冰雪融水分给长江,一些分给黄河。在通往大海的漫漫旅途中,黄河从不拒绝途径的水源,用最大的胸怀壮大自己。

东部祁连山,山顶冰川融水携手山区降雨,发育出一条条河流,在奔向黄河的途中,为人类创造出一大片农业区。

/门源回族自治县 门源花海/

每年7月,门源的大地上会有两种颜色:黄色是油菜花,绿色是青稞。油菜会掉落大量的花与叶,补充土壤肥力;青稞落叶少,回馈大地的养分就不多。所以,交替耕种,土壤的肥力不会损耗,反而可以提高。

赶花人在几个月前从东方出发,带着蜜蜂,走走停停,追着花期。蜂箱排放得过于紧密,会导致工蜂迷巢,迷路的工蜂会和守卫蜂扭作一团,劝架要谨慎,一不小心就会被误伤。三周过去,蜂农们将蜂箱一一装车,向西追赶,那里的花即将绽放。

/西宁/

西宁,青海省省会,水草丰茂,人们自古以来就在这里建城、生活。它东临秦陇,西接西域,是使者、商旅们东来西往的重要城市。

陌生的人们在这里驻足,彼此靠近,再变成朋友。千百年来,不同民族的人都把这里当成了共同的家园。直到今天,这里还在不断接纳它的追随者们。

/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/

/西宁市 塔尔寺/

从这里西行,能看见全球自行车顶尖高手在绕着大湖飞驰,还可以去拜访一座古老的寺院。继续向西,会发现路一直延伸到荒漠戈壁中。

/龙羊峡/

如果向着西南出发,会再次见到黄河。在龙羊峡,黄河的脚步很深,走得也很慢。两百四十二公里后,黄河流出青海。

此刻的清澈平静是它,此前那些远古冰川、巍峨雪山、星星点点也是它。尽管此时这条大河还没有宽阔的波浪,没有香飘两岸的稻花,但每一粒砂石都目睹着黄河正在开启的远途。

离开龙羊峡,这每一滴水即将一起奔腾,一起澎湃,换成相同的黄土颜色,再一起穿越大半个中国,注入大海。到那个时候,遇见再大的天地,黄河也波澜不惊,因为它早已尝过冰冷的雪山,爱过温暖的土地。

关键词: 柴达木盆地 可可西里 青藏铁路

上一篇:
下一篇: